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

A. 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B. 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 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D.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伏尔泰都不反对君主制,故可排除A;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不是宗教改革家,他不会为新教作宣传的,故可排除B;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体现了对当时法国现实的不满,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支撑,故本题选C;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客观可能会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但这是影响,不是目的,故可排除D。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十将军之一修昔底德曾如此评论雅典公民:“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这表明当时雅典

A. 民主政治由演说家主宰

B. 公民大会不具有议会性质

C. 政治野心家放纵不受控制

D. 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一面

 

查看答案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 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 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查看答案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

A. 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C. 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D. 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