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阅读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1912年2月,詹天佑主持建成粤汉铁路首发车站———广州城的黄沙车站。詹天佑亲自主持了落成仪式,来宾众多,场面热烈,为新生的广州城增添了喜庆的气氛。1912年3月,詹天佑又指挥筑路工人建成了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使粤汉铁路广东段通车达130公里,给广东革命政府有力的支持。1912年5月17日下午,詹天佑以粤路公司经理的身份,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建设工程,并请孙中山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不久,孙中山就任全国铁路总监,提出建筑二十万公里铁路的宏伟计划。詹天佑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认真提出多种有价值的意见,凝聚着詹天佑的许多心血。

——摘编自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事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指出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是如何“支持着革命发展”的?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詹天佑身上我们能吸取到哪些优秀品质?

 

(1)背景:近代中国交通的落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帝国主义争夺华北路权。 表现:科学选线(“人”字形);发明双头列车。 (2)支持:不断以铁路建设的新成就,表达他对民主政权的支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铁路建设规划与措施。 (3)优秀品质:爱国创新、坚毅担当。 【解析】(1)背景: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做,题目的要求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可概括出其背景之一是帝国主义争夺华北路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交通落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这也是背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当时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的表现是科学选线(“人”字形);发明双头列车。 (2)支持: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做,题目的要求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是如何“支持着革命发展”的。依据材料可知,在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主持修建了黄沙车站、建成了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积极支持孙中山铁路建设,这些都表现了他对民主革命的支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为:不断以铁路建设的新成就,表达他对民主政权的支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铁路建设规划与措施。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着重依据詹天佑的处于时代背景和主要事迹进行概括。其优秀品质有:爱国创新、坚毅担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之为“人心之争”,即制度认同和选择意义上的竞争和对抗。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和世界领袖角色,美国的责任变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也成为那个时代美国精英的普遍信念,并一直主导了冷战时代美国的角色认知。凯南在其著名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中称:“有思想的美苏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对克里姆林宫向美国社会提出的挑战感到抱怨,相反,他应该对上帝表示一些感谢。上帝通过把这一无情的挑战摆在美国人民面前,已经让这整个国家的安全依赖于他们团结和接受历史明确赋予他们的道德与政治领导责任上。”

——摘编自王立新《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内容和作用》

材料二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正如冷战史学者文安立所言,“美苏干涉主

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华盛顿和莫斯科都需要改造这个世界以证明它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而新兴国家则为它们的竞争提供了场所”。然而,即使在冷战过程中,世界体系的重构仍然按其固有的规律调整着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政治朝多极化方向的发展。

——摘编自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世界历史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定位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格局与世界体系的重构”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理学在中国哲学的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中是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因为它吸收了以往的思想特别是佛、道二家的理论,在对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把握和体证上,都比前代更为深刻,特别是由于科举的推动,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俗世性。其中,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更是典型地表现了理学“超越性”特点。它从关怀、体证作为宇宙和人性本源的超越性出发,着眼于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情与勇气的培养,对社会中坚力量——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修炼和人格塑造,所起作用很大。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这种品格,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学智《宋明理学中的“终极关怀”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和朱熹所构建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原因。联系王阳明的心学,谈谈你对“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一诗句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理学在个人“修身”和国家“治国”上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符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日出·印象》

C. 《拾穗者》

D. 《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