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周时右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诗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

A. 内阁取得了官吏任免权    B. 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C. 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    D. 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

 

B 【解析】材料中“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这说明应试获选,注授官职要经过内阁过目,但这并不等于官吏任免权,且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因此内阁并没有官吏任免权。结合所学,内阁只是进行“批红”,最终决定权仍归属皇帝。故A项错误。材料中“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表明六部仍在运行,不过要听命于内阁,故C项错误。明太祖时期,丞相制度已被废除,而内阁于明成祖时设立,所以也就没有相权受阁权限制之说,故B项错误。材料中“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表明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故B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时,在今天河北、山东、山西等大都周围地区设置单列的行政区划, 名为腹里。对腹里实施直接行政管理的机构是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枢密院    D. 宜慰司

 

查看答案

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 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 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 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代监察机构的特点是

A. 分权制衡,有效管理    B. 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C. 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D. 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查看答案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宋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反而将各地的水之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材料反映了

A. 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B. 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C. 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    D. 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查看答案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 材料表明

A.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B.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索养的提高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 (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贵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A. 削弱贵族集团

B.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官僚政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