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看问题立场的不同就会...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看问题立场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研究述评》

材料二  甲午一役的失利井非洋务远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材料三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侨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

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

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四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

“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

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

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据材抖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2)据材料三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谈甲午战争给当下中国的启示。

 

(1)冲击: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破坏,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推动清末新政。 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2)主要原因: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 (3)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 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启示: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复兴意识;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众志成城,增强国防意识。 【解析】(1)“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结合所学,可以答为: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破坏,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推动清末新政。 (2)材料一中的第二句话“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可以看出这是站在当时朝鲜人的立场上的言论,也就是韩国史学界所关注的,即甲午中日战争对朝鲜的影响。 (3)从材料一中“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以及材料二中“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可以归纳得出对中国的影响。从材料二中的“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等一些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对当时世界的影响。第二个小问可以结合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思考。 (4)本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复兴意识、海洋意识、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等方面作答。可以答为: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复兴意识;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众志成城,增强国防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津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 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 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 大国对杭激烈    D. 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查看答案

“阿拉伯之春”, 又称“阿拉伯的觉醒” ,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议题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从突尼欺开始.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 波及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 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非阿拉伯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稳坐江山数十年之久的政治强人和独裁者如多米诺骨牌般接二连三地倒下。导致这场运动出现的因素有:

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力量对比失衡②这一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③美、俄、中等世界大国的插手和争夺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突出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普京淡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干年? 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B. 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C. 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D. 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查看答案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世纪50

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

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关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让会.这实质上意

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的寓意是

A. 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B. 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D.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

 

查看答案

1949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果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找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以上言论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是

A. “冷战’政策    B. “和平演变”战略    C. 孤立政策    D. 经济扩张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