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

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

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

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

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

统因索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胜,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

上的酋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

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孑遗。这是个民主、贵族、

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

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

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患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向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综合材料一、二,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1)特点:传统与变革相结合;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渐进模式。 (2)方式上的差异:美国以温和的方式把传统与变革相结合;而法国则用暴力把变革与传统割裂开来。 内容上的差异:美国在吸收古罗马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复合共和制”;法国则把共和制与君主制对立,实行议行合一的单一民主制度。 (3)“阳光革命”的影响: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和保守性;另一方面和平渐进的方式,有利于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 “闪电革命”的影响:一方面能较快改变社会现状,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暴力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破坏较大,而割裂传统与变革的联系也不利于社会平稳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的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举例结合索绪尔从“光荣革命、《权利法案》颁布以及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的角度阐述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阳光革命”特点依据材料一中“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法国代议制特点从“变革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角度论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看问题立场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研究述评》

材料二  甲午一役的失利井非洋务远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材料三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侨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

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

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四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

“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

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

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据材抖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2)据材料三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谈甲午战争给当下中国的启示。

 

查看答案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津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 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 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 大国对杭激烈    D. 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查看答案

“阿拉伯之春”, 又称“阿拉伯的觉醒” ,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议题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从突尼欺开始.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 波及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 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非阿拉伯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稳坐江山数十年之久的政治强人和独裁者如多米诺骨牌般接二连三地倒下。导致这场运动出现的因素有:

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力量对比失衡②这一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③美、俄、中等世界大国的插手和争夺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突出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普京淡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干年? 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B. 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C. 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D. 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查看答案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世纪50

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

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关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让会.这实质上意

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的寓意是

A. 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B. 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D.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