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 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 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 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全部”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北宋时中书门下长官为当朝宰相。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北宋时设三司管理财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以加强皇权,故选C。D项无从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 注重依法治国    B. 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 皇权不断加强    D. 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查看答案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 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 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查看答案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查看答案

秦朝之后两千多年的王朝帝国,历代都用秦政法。这里的秦政法是指

A.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专制皇权    D. 焚书坑儒

 

查看答案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树立专制权威

C. 制造暴政依据

D. 宣扬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