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作者曹润堂...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作者曹润堂)这首写于1895年的诗歌反映了哪一场战争的情况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解析】由 “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可知描述的是辽东战役和黄海海战。由“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中国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避战自保”最终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故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C正确;其他选项均与材料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反抗外来侵略

B. 探索救国之路

C. 掀起民主革命

D. 推翻清朝统治

 

查看答案

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所拍卖的圆明园流失文物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兔、鼠首铜像,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导致它们流失海外的侵略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查看答案

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 割香港岛

B.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 赔款2100万元

D. 协定关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