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社会教化的作用

D.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C 【解析】材料表达的是“教人”和“人伦”“风俗”……“国家”的关系,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故选C。材料表达的不单是教化和国家的关系,A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不选。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改革”和“君主专制”,不选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礼仪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D.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创办实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夏,苏、英、美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摘编自王丽娜《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41年英、苏两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