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1)特点:资金少;分布集中于沿海通商口岸;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以轻工业为主。 (2)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权威加强;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力量;影响了后来的政策。 【解析】(1)由材料“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可以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由材料“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和“1935年12月”,结合经济大危机的国际因素归纳。第二小问,由材料“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可归纳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对“共和”的认同远甚于“民主”,因为“民主”常常等同于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也相信国家管理中抑制政府暴政必须有人民的存在。为此,他们当时选择了

A. 联邦制

B. 政党制

C. 代议制

D. 普选制

 

查看答案

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的教训,学到理性所永远不能确立的真理。他的这种思想

A. 摆脱了自然法则的制约

B. 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

C. 凸显了激进的政治色彩

D. 否定了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古)希腊人反对祭司及其后继者监管并掌握法律知识的旧法系时过度乐观,以及对普通公民推理能力的依赖,使希腊人走上了极端:每位公民都是称职律师和法官,即使得不到法律专业阶层的帮助也是如此”。这一观点旨在

A. 肯定古希腊司法改革的成果

B. 揭示公民政治的民主性

C. 批评古希腊人法制意识薄弱

D. 强调司法实践的专业化

 

查看答案

(题文)(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查看答案

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 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 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 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