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这一观点。

 

(1)叙述这一趋势:①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②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③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④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⑤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2)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或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3)第一种:这个观点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仍在继续发展. 史实: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古代科技进入了系统总结阶段;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京剧走向成熟. 第二种:这个观点不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已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史实: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经济上: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思想文化上:强化思想控制. 第三种: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已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 史实:政治上:中国挫败外来势力入侵,捍卫国家主权.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 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第四种: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危机. 史实: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但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思想文化上: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古代科技进入了系统总结阶段;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京剧走向成熟;强化思想控制. 【解析】(1)本小问的叙述,依据材料一,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进行说明,论述时注意结合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可以得出特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小问的原因,从材料“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结合19世纪末的史实可知,原因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或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3)本小问的评述,首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对观点发表态度,可以认为观点是正确的,也可认为观点是不正确,还可以认为观点是片面的,以及认为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然后对态度进行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回答问题: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查看答案

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对“共和”的认同远甚于“民主”,因为“民主”常常等同于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也相信国家管理中抑制政府暴政必须有人民的存在。为此,他们当时选择了

A. 联邦制

B. 政党制

C. 代议制

D. 普选制

 

查看答案

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的教训,学到理性所永远不能确立的真理。他的这种思想

A. 摆脱了自然法则的制约

B. 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

C. 凸显了激进的政治色彩

D. 否定了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古)希腊人反对祭司及其后继者监管并掌握法律知识的旧法系时过度乐观,以及对普通公民推理能力的依赖,使希腊人走上了极端:每位公民都是称职律师和法官,即使得不到法律专业阶层的帮助也是如此”。这一观点旨在

A. 肯定古希腊司法改革的成果

B. 揭示公民政治的民主性

C. 批评古希腊人法制意识薄弱

D. 强调司法实践的专业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