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史稿•选举志》撰“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

《清史稿•选举志》撰“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清代科举制

A. 体系完备,分工明确

B. 组织严密,程序繁琐

C. 严防作弊,追求公正

D. 公开选拔,择优录用

 

C 【解析】“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都说明科举考试中防止作弊,体现出公平公正思想,故C正确;体系完备不符材料主旨,故A错误;程序繁琐材料没有体现,故B错误;D中公开选拔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

②重农抑商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废分封行县制

⑤实行连坐法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还有《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奖励章程》和《各学堂考试章程》等。纵的方面分三段六级,共25~26年。横的方面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设立师范、农业(含农副业)、工业、商业、艺论、翻译等专业。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yuè,浸渍)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其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康有为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在其著作《大同书》中,系统阐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思想,正如梁启超所说:康有为“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康有为在广东南海主持万木草堂时,他所培养的学生“每轻视八股,于考据训诂,亦不甚措意,惟喜谈时务,多留意政治,盖有志于用世者。”

——摘编自张玉山《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

材料三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救国论与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等

——中国百科词条《教育救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有关教育发展的观点。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

 

查看答案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9

192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15

1870年

第一款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此前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第一款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年

第一款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1971年美国公民选举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公民权不断扩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

——摘自《论语》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摘自《荀子·大略》

材料二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据《隋书》

材料三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度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佘条。唐朝官修支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据材料一,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周法律制度的主要弊端。

(3)根据材料三,概括隋文帝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查看答案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A. 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B. 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C.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