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 “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D 【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应该是反映近代化的内容。“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体现的是近代保险制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项平均分配土地、C项强调贵贱尊卑均不符合社会转型的要求,排除;B项圣库制度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产品的规定,虽然有其进步之处,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的愿望,但也不符合近代社会转型趋势,排除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爱因斯坦曾说:“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促进人类幸福,而不至于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应关注社会问题

B.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C. 人类应关注自身的发展

D. 科学源于社会实践

 

查看答案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秘密文件《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和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这一指示

A.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阶段的到来    B. 促使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严重脱离革命的实际,错误分析了形势    D. 表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决心

 

查看答案

《清史稿•选举志》撰“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清代科举制

A. 体系完备,分工明确

B. 组织严密,程序繁琐

C. 严防作弊,追求公正

D. 公开选拔,择优录用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

②重农抑商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废分封行县制

⑤实行连坐法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还有《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奖励章程》和《各学堂考试章程》等。纵的方面分三段六级,共25~26年。横的方面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设立师范、农业(含农副业)、工业、商业、艺论、翻译等专业。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yuè,浸渍)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其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康有为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在其著作《大同书》中,系统阐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思想,正如梁启超所说:康有为“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康有为在广东南海主持万木草堂时,他所培养的学生“每轻视八股,于考据训诂,亦不甚措意,惟喜谈时务,多留意政治,盖有志于用世者。”

——摘编自张玉山《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

材料三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救国论与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等

——中国百科词条《教育救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有关教育发展的观点。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