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图片材料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

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图片材料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示例:示例一: 主题: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不同特征 论证: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达,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法治取代人治。 经济上: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在明清时代发展到顶峰,耕耘图表明传统农业并无质的突破;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蒸汽机带来了工业文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出现质的突破。 科技文化上:以《农政全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实用和经验技能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西方近代科技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概念、定律及推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示例二: 主题: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论证: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经历了2000多年,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而西方则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英国议会大厦表明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法治取代人治。 经济上:明清时期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到顶峰,耕耘图表明传统农业并无质的突破;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蒸汽机带来了工业文明时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出现质的突破。 科技文化上:以《农政全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实用和经验技能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西方近代科技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概念、定律和推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的关键要从所给的材料图片中提取主题,依据材料中六幅图从政治、经济和科技角度说明是中西方的对比,因此可以从“明清时期中西方比较”或者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角度提取主题,论证围绕明清时期中西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说明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材料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中西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

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抒发了杜丽娘出自本性的热爱自然与青春,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纯真情感,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实现。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及其故事搬上舞台,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

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

材料三莎士比亚戏剧应和着文艺复兴的声势,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对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莎士比亚戏剧还卷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际遇:随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潮东渐之风浸润到各大洲,最终传遍了全球。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根据材料二,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后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查看答案

谈到中日战争时,李鸿章的美国顾问毕德格曾说:“中国素不以与外国战争为事,其兵皆散布各省,由各省督抚主政,兵部堂官并无调度会合之权。兵散则力分,故不能与外国争锋。”这说明清政府

A. 采取了与和平外交相应的军事政策

B. 尚未认识到军队近代化的重要性

C. 未能充分吸取以往遭受侵略的教训

D. 分兵于各地的做法削弱了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A. 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 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 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查看答案

19世纪英国法律明确规定:英王可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英王还拥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英国法律作出如此规定的原因是

A. 延续专制传统    B. 国王崇尚法律    C. 尊重历史传统    D. 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革命党人朱执信说:“‘社会主义”这个词是日本翻译的,若按中国的说法,‘社会主义’本译民生主义”。1907年,孙中山在接受法国《时代》杂志记者访谈时明确说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和欧洲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B. 革命内部发生分歧

C. 革命策略发生改变    D. 革命核心仍是民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