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此外,他们充分意识到当时正引起西方政冶家注意的失业情况和其他问题。……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省份与南京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的条约在满洲获得了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借口的某些特权。日本军方于1931年秋断定入侵时机已成熟时,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回想起来,满洲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的协定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指出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际联盟对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的反应。

 

(1)事件:九一八事变。 原因:日本陷入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蒋介石统一中国趋势的增强;欧美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中国东北特殊的历史地理状况。 (2)评述:国际联盟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牺牲了中国的利益,助长了日本乃至整个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英法等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损人害己,对二战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析】(1)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原因:从材料来看“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因此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和国际经济上的危机;二是外部苏联和国民政府的统治。另外,中国东北特殊的历史地理状况也是其侵略的因素之一。 (2)从“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可以看出国际联盟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与其对德国的容忍是一样的,直接加速了二战的到来,对中国是极为不公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化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历时20多年,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岛。当这些初生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中国企业所需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威胁。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取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完全听任地方官吏随意处置摆布。而许多地方官吏,还对商界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其原因。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这个初时不受欢迎的意外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在博得了绝大多数法国人民的忠诚。共和主义向来都是最好斗的革命运动之一,如今在法国却已经显示出与秩序、法律、议会政府和经济繁荣的和谐性,以及一种阶级间的相互容忍。”这反映出

A. 民心的导向说明共和政体已经巩固

B. 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 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D. 共和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革命中,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朝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这种力量预示着现代的到来。” “这种力量是指(  )

A. 新贵族阶层    B. “至上的议会

C. 信仰新教的国王    D. 辉格党和托利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