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 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 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 93%下降到28. 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

A. 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B. 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 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A 【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史实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后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这也表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逐渐完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C选项错在“观念”上;D选项错误,与题意相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

A. 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区是宁夏

B. 这是一种苏联模式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

C. 它的法律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

D.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查看答案

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多由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C.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

D. 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

 

查看答案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经济方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这表明

A. 俄国封建残余浓厚

B. 俄国革命当前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

C. 俄国工人阶级掌权,为经济变革创造条件

D. 俄国沙皇统治已被推翻

 

查看答案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A. 《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南

B.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

C. 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 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查看答案

记录片《大决战》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对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获取新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B. 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

C. 新理念更有利于全景展示历史    D. 抗战的研究必须借助新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