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的意思就是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教化更多的人,提高个人的修养,而非单纯的追求功名利禄、成为圣贤、格物以致义理真谛等,所以材料反映了朱熹的教育观念只能是D;ABC不是材料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限制富商大贾                B.禁止民营商业

C.限制官员与民争利             D.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查看答案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 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 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 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查看答案

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C.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D.扩大了国家疆域

 

查看答案

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化外(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人犯罪者依律拟断;隶理藩院者,仍照原定蒙古例。化外人既来归附,即为王民,罪并依律断,所以示无外也。

——摘自1740年《大清律例》

材料二凡英民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下同)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摘自1843年《虎门条约》

材料三1943年1月11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日,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与英国代表薛穆、黎吉生在重庆签暑了《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美英两国同时撤废在华治外法权。很快,巴西、加拿大、挪威、荷兰、阿根廷等国也先后与中国商订新约,放弃在华特权。

——摘编自胡星斗《民国政府收回治外法权的历程》

(1)材料一中,清朝如何处理外国人在华犯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规定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规定了英国在华享有什么特权?分析这一规定产生的背景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就取得的原因。综合概括指出影响国家司法主权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