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哲学家思想中的“本”“末”之别是由当时小农生产形态决定,故B正确。材料强调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与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并不是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信息,而是强调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A. 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 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 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查看答案

十八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里。”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

A. 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 使大批“自由”劳动力涌入城市

C. 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 加速了原始积累的过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 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B.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 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查看答案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查看答案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限制富商大贾                B.禁止民营商业

C.限制官员与民争利             D.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