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D 【解析】题目表明了中国人在鸦片战争后,对西学开始重视,但又不愿放下自大的架子,就出来了个“西学中源”说,这是在向西方学习,不是无价值,故A项错误;这不能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故B项错误;这种说法有利于人们接受西方的思想,所以对维新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中国人容易接受,有利于人们学习西方,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查看答案

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A.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 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C. 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    D. 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

 

查看答案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A. 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 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 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查看答案

十八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里。”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

A. 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 使大批“自由”劳动力涌入城市

C. 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 加速了原始积累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