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 进步史观
B. 天命史观
C. 循环史观
D. 英雄史观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3)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蔡元培(1868年一一1940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2年1月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奠定了民国教育的基本规模,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他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肓、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说:“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发扬学生自动之精神,而引起其服务社会之习惯”。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沟通文理,废科设系,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40的年3月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据材料,概括蔡元培在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说明其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