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

(题文)(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B项;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增长,并不表明已经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 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 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 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B. 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C. 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D. 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查看答案

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A. 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B. 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 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 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

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

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查看答案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 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 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 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查看答案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 君主立宪的观点

B. 革命权利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