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

A. 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 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

C. 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 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

 

D 【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朱熹认为“人欲”和“天理”是一体的,反对佛教把“人欲”和“天理”分离开来,据此可知朱熹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故选D。A项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可以排除;BC两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这说明

A. 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B. 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

C. 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

 

查看答案

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这样的做法

A. 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 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C. 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D. 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

 

查看答案

《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孝经》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

A. 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    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    D.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的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的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崇拜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晴外交面临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制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念,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外交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摘选。

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

第十章铁逻辑,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十一章睡狮猛醒,20世纪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

第十二章顺天乎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

第十三章东方太阳,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

第十四章巨龙腾飞,21世纪世纪经济大国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