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茅盾《春蚕》

材料二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因为经营工业应备诸条件。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或某一业而言,或指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材料三这座城市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但如今,这座城市却开始一心一意地追求“慢”。2008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这座城市“设计之都”的称号,这是全世界第六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中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城市。这个演绎了无数速度神话的城市,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沉淀下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腾讯网《今天的“深圳速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翰笙对“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1)变化: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侵占了中国传统的商品市场;列强的经济侵略使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或侵蚀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列强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认识: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是有差异和侧重的;经营管理、计划技术、产品质量等因素,是制约地区或行业或某具体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民族工业根本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的独立、政治清明以及农村繁荣以提供原材料及消费品市场。 (3)背景:国际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国内: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并加入世贸组织;深圳特区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了发展的新要求;党和国家对深圳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一如既往的政策支持;深圳特区人民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影响: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创新国家”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认知,是一道比较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有比较清楚的头脑,能够梳理知识点,得出相应结论。 (1)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需要学生从材料中看出这个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可以联合时代背景来分析。主要突出“变化”这一词,将以前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说出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样回答更具有条理性,而且容易说明含义。 (2)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陈翰笙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地域工业与国家整体工业的关系;第二方面就是地域工业的制约因素;第三方面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要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即可。 (3)第三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主要涉及到“深圳速度”和“创意深圳”的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背景,结合教材的内容回答即可。对于这一转变的影响,主要突出的是这种转变的积极方向,可以有利于深圳的继续发展,对发展方式有一种新的考量和定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8年7月,中国物价上升幅度为19.3……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了

A. 政府应该掌握商品的定价权

B. 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与艰难

C. 人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波动

D. 物质缺乏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A. 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 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 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查看答案

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的土地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506.93%。另据同一时期对河南省9个乡的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3.09%.买入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2.88%。这些现象的出现

A. 表明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 说明建国后土地改革成效有限

C. 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

D. 适应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查看答案

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B. 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

C. 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D. 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

 

查看答案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清政府财政收入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B.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

D.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