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延续秦汉明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的思想。认为自然灾害...

唐朝延续秦汉明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的思想。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的作恶有关,因此在灾害发生后,皇帝必须修行政德,回应天谴。这反映了

A. “黄老之学”根深叶茂

B. “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皇权

C. “敬天保民”思想出现

D. 秦、汉、唐治国理念一脉相承

 

B 【解析】“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反映的是“天人感应”思想,材料中的“灾害发生后,皇帝必须修行政德,回应天谴”,说明“天人感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故答案为B项。“天人感应”属于董仲舒的新儒学,与“黄老之学”无关,排除A项;“敬天保民”思想在西周已经出现,排除C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与秦朝信奉法家思想不同,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是少数人在宫廷里整理书籍,南朝则不论官私都拥有大量藏书,整理书籍并进而从事文化总结的不再局限于宫廷里的少数人,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得益于

A. 隶书成为了通用字体

B. 书写材料的革命性改进

C. 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D. 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

 

查看答案

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笃,立幼予弗陵为太子,并以霍光等人辅政。他本有几位年长的儿子如燕王旦、广陵王胥等,他们多骄纵不法,而弗陵体健多智,因而立之。他还事先赐死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汉武帝此举

A. 意在防止外戚干政

B. 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C. 体现了“推恩令”原则

D. 提高了同姓诸侯王的地位

 

查看答案

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等级,一律施教。他的弟子现有事迹可考者,大都出身贫贱,如颜渊、子贡、子路等;贵族来求学的,则只有孟懿子等少数几位。这种教育态度

A. 改变了世卿世禄的方面

B. 使“仁”成为儒学的主要思想

C. 开了学术平民化的先河

D. 终结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历史

 

查看答案

西周时的贵族普遍有着多妻的习惯,他们的婚姻,大体避循着一个戒条,便是“同姓不婚”。贵族遵循此戒条

A. 不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B. 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原则

C. 是为了维持宗法次序

D. 形成了重男轻女的观念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侨置郡县是东晋政府为安置南来流民和士族,为保存其旧名按原籍在他们聚居的地区设立的地方机构。自东晋政权南渡以来,流民以及士族南迁者不计其数,在这期间侨置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侨州、侨县的数目繁多复杂布的地区广泛。东晋虽偏安一隅但仍然坚执正统,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王朝变迁,而面对暂时难以收复的事实,只好以侨置名称来安慰民心,统一划分地域进行管理。东晋政府初建,需要增殖户口征收固定的赋税。北方人口南来时间不长,大多抱有收复失地的希望,而这些行政旧有地理名称则成为他们感情寄托和怀念桑梓之情的地方。政府给予南迁的北方士族们更多的土地,使得他们在侨置的名目下有了更多的特权,这些特权使他们重新恢复了以往在北方地方望族的势力。南迁人数不断增多,加大了政府的管理难度,除了根据侨民而设置的郡县以外,还有一些是在原有郡县名称上冠之以方位名称而命名的侨州郡县。而这些郡县名目的出现,却使得东晋地方行政区域复杂化。

——孙超《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侨置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