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7年5月8日美国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演讲中称:“(欧洲)经济混乱是滋生极...

1947年5月8日美国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演讲中称:“(欧洲)经济混乱是滋生极权主义的土壤,需要美国运用其经济和财政力量,维护自由和民主制度。”该言论

A. 推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意在推动美国政府对欧洲的援助

C. 力图遏制莫洛托夫计划的实施

D. 体现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精神

 

B 【解析】材料中的“需要美国运用其经济和财政力量,维护自由和民主制度”,是指美国应当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在此背景下,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故答案为B项。这一言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排除A项;莫洛托夫计划是苏联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作出的反击,排除C项;这一言论不能体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精神,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8年,苏联政府从农村收购了1080万吨粮食,1929年收购了1600万吨.1930年粮食收购量猛增到2220万吨。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比1930年下降16.8%,然而粮食收购量还是达到创纪录的2280万吨。这表明

A.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业全盘集体化推动农业发展

C.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D. 苏维埃政权对农村的管控削弱

 

查看答案

德意志社会史学派认为,第二帝国时期德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德国的资产阶级不但十分软弱,缺乏革命精神,而且还因为畏惧工人运动,转而与传统的政治势力结盟,出现了一种资产阶级的封建化倾向,使得德国无法实现真正的议会民主制。该学派意在强调

A. 工人运动的发展令资产阶级心有余悸

B.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相互制约

C. 德国经济、政治现代化未能同步进行

D. 容克贵族、官僚等掌握了统治权

 

查看答案

英国经济学家达德利·诺斯对消费大唱赞歌,也认为人们对奇珍异品的追求,刺激了人们努力地工作,如果人们满足于粗茶淡饭的生活,就将永远生活在一个贫穷的世界里。亚当斯密认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二者的观点

A. 都主张政府操控经济事务

B. 反映了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

C. 关注的重点都是流通领域

D. 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查看答案

格里高利历(现行公历)是16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位时颁布的。后来格里高利历才逐渐为人采用,1752年为英国采用,1918年为俄国采用。今天,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多数民族都使用或承认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的采用

A.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B. 使其他纪年法逐渐被淘汰

C. 说明基督教文明决定世界发展进程

D. 有利于全球经济文化交流

 

查看答案

171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要求下院议员必须拥有法定水准以上的收入,而这一水准之高,只有数千人才能达到,而这种收入大都来自地产。这一状况得以改变是由于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宪章运动的兴起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两党政治的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