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唐律疏议·名例》在其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春秋阴阳相须而成者也。”从概念上讲,“德礼”是儒家的,“刑罚”是法家的,“昏晓春秋阴阳”是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自西汉以降中国法律发展到唐代逐渐“臻于完善”,并成为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法律原理结构(如下图示)。中华法系强调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趣的是,罗马法系也多次出现“自然界”一词,这似乎提醒我们,两者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系的原理及哲学》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以习惯法为基础,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等条款,这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孟子说:杀人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蒙古人带有原始草原部落的传统入主中原,因此元朝法律还有,子殴死杀父仇人,不但无罪,还能得到仇家五十两丧葬费的赔偿。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法律的相同点。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1)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儒、法、道三家思想的融合;逐步完善;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 (2)都强调“自然”;都有习惯法的痕迹(“同态复仇”)。 (3)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 实践: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儒家的……法家的……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德主刑辅、儒法道的融合、逐步完善、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二“以习惯法为基础,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等条款,这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可从强调“自然”、有习惯法的痕迹等方面指出中西方法律的相同点。 (3)本题据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即可从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再从年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史实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的推论中,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标志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统治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废分封置郡县

推动了官僚政治形成

另起炉灶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

 

 

A.

B.

C.

D.

 

查看答案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

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③公民法到万民法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梭伦改革宣布,废除债奴制,禁止雅典公民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

A. 缓和奴隶和贵族之间的矛盾

B. 废除奴隶制,让奴隶获得自由

C. 扩大雅典公民的基础

D. 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1949年出现建交高峰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 1972年建交高峰促进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 1992年出现建交高峰是因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 三次建交高峰都坚持了不结盟的原则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直接会面。早在1992年10月,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就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

A.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B. 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台湾

C.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