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内容 |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 《中英天津条约》 |
1.基督教传教 | 只限于签约国国民 | 受清朝政府的保护 |
2.内地旅行权 | 限制在居留地内 | 全国各地 |
3.外国军队干涉内政 | 无 | 英国军舰可自由入港 |
4.外国人干预关税行政 | 无 | 外国人任总税务司职 |
5.支付赔款 | 无 | 有(在《北京条約》中已有规定) |
6.割让领土 | 无 | 九龙(同上) |
7.居住地区的外国人管理机构 | 事实上没有形成 | 租界工部局 |
8.鸦片条款 | 明确禁运 | 《南京条约》中无记载,《天津条约》的附则中明确表明其合法性 |
A. 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
B.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
C. 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
D. 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 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 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 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 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明代浙江丽水的银矿经营,规模之大、雇佣工人之多,远逾前代。《渤海陈氏族谱》中的村图(局部)记载了几个小村落与诸多大型私营银矿矿山的位置。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古代纺织业已有相当大规模
B.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列强儒侵刺激民族工业产生
D. 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宋代书院是民间性质的教育学术研究机构,下面是宋代六大著名书院的分布图。这可说明宋代
A. 江南地区文化比较繁荣
B. 儒学得到蓬勃的发展
C. 政治与文化中心一致
D. 书院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 | 铭文 |
《元和四年壶》 | 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
《永和钟》 |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展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 |
《延熹钟》 |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 |
A.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