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

 

(1)背景: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美苏争霸对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威胁;亚非国家保持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2)变化:由以政治领域为主的多边外交转变到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相同点:都体现了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独立自主性;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独立、发展经济为目标;都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解析】依据材料一中“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并结合亚非拉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发展经济”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1931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解放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

A. 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

B. 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

C. 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

D. 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B. 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C. 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查看答案

据记载,1910年德国5000人以上城镇的人口数目从1871年的970多万人增加到近3170万人,增幅达225%以上,而同期德国总人口的增长仅为58%。这说明德国

A. 人口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B. 城市化发展已基本完成

C. 社会劳动力过剩形势日益严峻

D. 工业化促进了人口流动

 

查看答案

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A. 内容非常广博

B. 适应社会发展

C. 实现权力制衡

D. 蕴含自由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