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的开始瓦解于鸦片战争后,不合题意时间,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可以得出其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水陆交通的是否发达进行描述,故C项排除;古代中国主要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因此“全依赖市场”的表述不准确,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C. 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查看答案

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跋中说:“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

A. 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 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 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 社会变动促成主流文学形式变化

 

查看答案

熙宁年间,“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表明政府意在

A. 增加财政收入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查看答案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 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 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 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 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