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从上海进口(靠港)的外国船只数目及货物载重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年份 | 进口船只数目 | 货物载重 |
1844 | 44艘 | 8534吨 |
1849 | 133艘 | 52547吨 |
1852 | 182艘 | 78165吨 |
1855 | 437艘 | 157191吨 |
A. 西方加速资本输出
B. 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 列强开埠通商意图
D. 上海航运国内领先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题文)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C. 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跋中说:“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
A. 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 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 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 社会变动促成主流文学形式变化
熙宁年间,“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表明政府意在
A. 增加财政收入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