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明代官办的蒙学教育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明代官办的蒙学教育主要是社学,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夸多立义学,延请名师,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这和国家规定的社会歧视政策是一致的……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私塾非常常见,也最有中国传统特色……明清蒙学教育择师标准很严,明太祖曾有明令:“其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官学蒙师大多要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私塾中的蒙师也会按照乡里最诚敬的礼节聘请……明清蒙学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意蕴。“蒙以养正”是蒙学最高的教育理念,即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蒙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向,并说明其成因。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1)特点:官私教育相结合,教育体系比较完备;力争让更多儿童获得教育,教育范围扩大;存在明显的社会不公;注重渗透传统道德文化;择师标准严格。 原因:统治者稳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度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 (2)趋向:大众化;国家主导;义务性; 成因:社会精英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 (3)功能:传承文化;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支持。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蒙学教育择师标准很严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明清蒙学教育兴盛的原因要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多方面考虑,例如,政治方面要突出加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度的推动等。 (2)材料二中的“义务性的大众教育”等字眼强调了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的大众化和义务性的特点,国家承担教育的责任则强调了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是由国家主导的。原因则要从19世纪后期经济领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领域民主政治的完善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去分析即可。 (3)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思想文化功能,例如政治功能主要突出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或巩固统治的需要等,经济功能主要突出教育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提供知识支持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 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 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查看答案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这反映了牛顿力学

A. 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B. 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

C.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D. 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查看答案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 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 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的同时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A. 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 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C. 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查看答案

占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所有受法律和习俗调整的民众共同体都一方面使用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所有人共有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这表明他

A. 认为法律对公民应区别对待

B. 肯定万民法中体现的自然法精神

C. 强调习俗与法律的同等地位

D. 主张用法律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