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江在《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中说:“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反映的是
A.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 农民获得了士地经营自主权
C. 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防线不中。”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B. 抗战初期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
C. 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D. 敌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可见,作者想强调的是
A. 中华民国的建立导致社会动荡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要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能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
A.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 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 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 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商成为商人主体
B. 社会观念发生转变
C. 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 取士制度发生变化
北宋仁宗时一改前代食盐政府专卖的做法,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都被运之劳”。此做法
A. 强化了“重农抑商”改策
B. 打破了“重农抑商”政策
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有利于盐业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