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四大发明”的记载;民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民国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的主要目的是
A. 培育民族精神
B. 弘扬侍统文化
C. 倡导学术自由
D. 激发学史兴趣
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材料反映出当时林则徐
A. 力促平等的商贸往来
B. 主张抵制西方的原料掠夺
C. 对西方商务了如指掌
D. 仍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
下表呈现的是“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史料,对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史料出处 | 史料内容 |
东汉《后汉书·蔡伦传》 |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
唐朝《书断》 | “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
南宋《学斋拈毕》 | “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 |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 | 考古发掘发现了古纸(史称放马滩纸),推断其年代为西汉初年,该纸纸面平滑、质地薄而软。 |
A.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B. 文字史料不能客观再现史实
C. 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
D. 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证实
明中叶以来,“弃儒从商”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士好言利”之讥,而“学者以治生为本”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B. 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C. 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
D. 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朱熹作《朱子家礼》,阐述了家族生活的“通则”和“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四种重要的礼仪制度。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这一做法
A. 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 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
C. 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
D. 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繁琐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嵌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C. 积极应对佛教思想的冲击
D. 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