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4西方国家消费观的演变 时期 国家(地区) 消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4西方国家消费观的演变

时期

国家(地区)

消费观念

中世纪

欧洲

提倡禁欲、节俭、苦干,非理性节俭为主流消费观。

14-16世纪

意大利

逐渐摒弃了传统基督教的克己私欲、守贫的价值观,开始追逐一切美好的东西,由俭入奢的炫耀式消费观开始形成。

18-19世纪

英国

富人和大人物的桌子上堆满了精致、充裕的物品,足以挑起最大的骄奢淫选的欲望。过去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进入中等阶层的消费清单。

20世纪20年代

美国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据李琴《当代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唯物史现思考——消费问题研究的新视角》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消费观的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拟定的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1】观点:消费观念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阐述: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物质财富,为消费水平的提升及消费观念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对封建特权等级思想的否定,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相互仿效、攀比、追慕时尚的心理因素等,推动了消费观念的变化。 总之,消费观念的演变,是一定时期内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示例2】观点:欧洲经历了由节俭性消费到炫耀式消费观的变迁。 阐述: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宗教神学的束缚,禁欲主义的盛行,人们的消费被压抑,形成了非理性节俭为主流的消费观;由于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更加注重对现实幸福的追求,逐渐形成了炫耀式消费观;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总之,欧洲消费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若从消费观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角度作答亦可)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历史方法论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求学生对材料所体现的信息有准确的把握,能够提炼出一个主题来。材料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消费观念的变化。依据材料可归纳出相应的主题或观点,比如消费观念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欧洲经历了由节俭性消费到炫耀式消费观的变迁等。然后依据所学知识,找出相应的史实,对所确立的观点或主题进行阐释,具体作答时要审好题、看清设问,尤其是设问后面括号是的要求。如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最后就是围绕中心论题组织答案,阐述时要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论述。具体的阐释可参看【示例】观点:欧洲经历了由节俭性消费到炫耀式消费观的变迁。阐述: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宗教神学的束缚,禁欲主义的盛行,人们的消费被压抑,形成了非理性节俭为主流的消费观;由于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更加注重对现实幸福的追求,逐渐形成了炫耀式消费观;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总之,欧洲消费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章太炎名炳麟,祖父为国子监(即“太学”)生,父亲曾担任余杭县训导。章太炎认为,夏商周三代是在相互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三代以后的历史演化也莫不如此。既然历史演化有其一贯的连续性,全盘西化断不可取。辛亥革命以前,章太炎主张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平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他反对实行议会制度,认为代议制不能伸张正义,只能扼杀民权。辛亥革命后,什么国会、政党、总统、宪法,这些在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搬到中国以后,都变了质,走了样,闹出了不少笑话。于是,章太炎不仅继续批判议会制度,而且否定了总统负责制、内阁负责制甚至宪法。由于找不到更理想的政治制度来代替欧美的代议制,章太炎只好转向封建主义宝库寻找武器,认为代议制“犹不如专制政体之为善也”。

——据宋仲福《章太炎的民主革命思想及其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后政治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材料二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尽管聪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弊,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

——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的认识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对于现有守成大国和国际体系而言,几乎所有崛起的大国都是跟进者、参与者,而非挑战者、颠覆者。”这说明冷战后

A. 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固化

B. 国际关系实现了民主平等

C. 守成大国放弃霸权政策

D. 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此表反映了

时间

事件

1957年

美国北极星战略导弹试验成功。

1960年

美国导弹核射实验成功,次年装备美国海军核潜艇。

1960年

苏联第一代导弹核潜艇下水。

1962年

苏联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1972年

美苏签署《反导条约》,限制反弹道导弹部署的数量。

1974年

美苏签订《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

 

 

A. 美苏在博弈中相互妥协

B. 科技发展强化了冷战思维

C. 美苏逐渐放弃军备竞赛

D. 核战争的阴霾已远离人类

 

查看答案

1958年,法、德、意等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由起初拒绝加入到后来主动申请加入,被拒后于1960年联合瑞典、挪威等国建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 不满法、德主宰欧洲事务

B. 激烈反对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C. 综合国力已无力影响欧洲

D. 面对国际地位衰落的矛盾心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