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五”计划成就(1957年与1952年比较)
项目 | 工农业总产值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钢产量 | 煤产量 | 发电量 | 农业总产值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1957年比1952年增长(%) | 67.8 | 210.0 | 83.0 | 296.0 | 96.0 | 166.0 | 24.8 | 19.0 | 26.0 |
年均增长(%) | 10.9 | 25.4 | 12.9 | 59.2 | 19.2 | 33.2 | 4.5 | 3.7 | 4.7 |
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 工业生产指数 | 钢 | 生铁 | 原煤 | 发电量 |
中国 | 18.0 | 31.7 | 25.2 | 14.4 | 21.6 |
英国 | 4.1 | 5.7 | 5.9 | 下降 | 7.8 |
美国 | 2.8 | 3.9 | 5.0 | 7.8 | 9.1 |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商,形成于西周,经后世不断发展完善。《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城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的目的。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很多时候不是作为一种单独的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如西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春秋战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兵制拥绑在一起发挥作用。
——整理自戚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
材料二宣统三年,清廷以“xx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根据”“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制定了《户籍法》,确定国籍为立户前提,规定“无中国国籍者不得在中国定有本籍”;以“户籍吏”取代警察对户籍的控制,放弃了对迁移流动的限制,确立了移籍、入籍自由原则;吸收了欧美个人身份证的因素,规定了反映个人出生、死亡、婚姻、继承等信息的“人籍”,取消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确立了保障私权的原则,规定“凡因户籍吏处置不当而受不利益者,得向监督户籍局之审判厅抗告之”。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居住、迁移之自由”。
——摘编自林浩《中国户籍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与古代户籍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 表达了苏联对二战时美国援助的不满
B. 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C. 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D. 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
二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是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协调有关省厅准备文件、然后起草报告的过程。这一状况反映出
A. 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 经济企划厅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
C. 企业经济计划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志
D. 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得益于政策环境
《震撼世界的十天》载,1917年春夏的俄国,街上到处是人群,到处是机构,到处在开会,到处在进行无休止地讨论和争论,到处可以听到不同的消息和看到各种传单、宣传物。由此可知二月革命后
A. 俄国革命政党已经走向成熟
B. 俄国联合政府统治国家
C. 无产阶级夺权具备有利条件
D. 列宁放弃和平夺权设想
巴黎公社使无产阶级“社会共和国”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共和国的“社会性”在于:废除了常备军,而代之以武装的人民;警察也被立刻免除了政治职能,而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这表明巴黎公社成立的伟大意义在于
A. 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B. 清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色彩
C. 创立了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D. 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