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收藏了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印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 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B.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C. 新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D. 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谈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回答了社会主义的
A. 根本任务问题
B. 发展阶段问题
C. 发展动力问题
D. 发展道路问题
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纪念毛主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论述》,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参考资料是
A. 《井岗山的斗争》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 民主主义国家 B. 新民主主义国家
C. 资本主义国家 D. 社会主义国家
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A. 国民党联合各阶层进行北伐的必要性
B.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实践的必要性
C. 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最终形成的可能性
D. 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