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这些措施

A. 为坚持抗战提供一定物质基础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恢复

 

A 【解析】从国民政府的措施上看,主要地点集中在沿海,将沿海部分的兵工厂迁移,扩充适合国防的位置,这是明显为抗战做准备,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没有搞清楚地理位置问题的重要性;C选项错在本题描述与资本主义无关;D选项从材料无法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梁启超

A. 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B. 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

C. 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

 

查看答案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由此可知这场教育改革

A. 实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目的

B. 带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特点

C. 近代自然科学教育不受重视

D. 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查看答案

庚子之役的惨败,使清政府深刻认识到,洋务运动以来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以致强敌压境,无力抵御,因而企图通过改革政治,以求自强之路。1901年1月,光绪帝通谕京内外,变通政治,以图自强。清末“新政”

A. 完全否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是对甲午战争失败的直接反应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种变化说明

A. 江南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B.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查看答案

美国制宪者们采取了权力分化的手段,使其不完全掌握在任何一方,从而避免了“多数人的暴政”。制宪者们在宪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纵向和横向分权的措施,它们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纵向分权和联邦内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横向分权来限制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这部宪法

A. 建立起邦联制

B. 制约权力、平衡利益

C. 实现人民主权

D. 符合卢梭的政治理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