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1895年到1920年代的约三十年间,对中国而言,围绕各种问题爆发了种种“思想...

自1895年到1920年代的约三十年间,对中国而言,围绕各种问题爆发了种种“思想战”(杜亚泉语),导致“问题符号漫天飞”(蒋梦麟语),五四之后,胡适更是直呼中国进入了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甚至以为这八个字是对新时代的“最好解释”。这反映出当时

A. 民族危机非常严重

B. 社会动荡最为剧烈

C. 传统文化遭到质疑

D. 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C 【解析】“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主要是针对既有的传统文化来说的,“重新估定”表明对传统文化存在质疑。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A. 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 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 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 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查看答案

明初赋税制度,民田税轻,官田税重,在募役方面为了照顾官田赋役负担,反过来官田役减,民田役重。因此,在土地买卖上,民田价高,官田价低。这一现象

A. 加剧了土地兼并

B. 增加了赋税收入

C. 减轻了百姓负担

D. 缓和了阶级矛盾

 

查看答案

《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这一判决说明宋代

A. 否定了财产继承制度

B. 维护了儒家传统道德

C. 凸显了社会习俗作用

D. 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查看答案

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

A. 礼部执掌官员监察

B. 政府关注民情民意

C. 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 儒学地位更加突出

 

查看答案

自周成王起,形成“乡遂制度”,即“国”与“野”对应的制度。“国”指都城及其近郊,近郊分为“乡”。都城住着上层贵族和手工业奴隶、乡住着下层贵族“士”,都、乡居民合称“国人”。“野”(或称“鄙”、“遂”)指广大农村,住着从事农业的“庶人”(或称“野人”)。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 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

B. 实行分封制度以维护统治

C. 注重经济的分区经营模式

D. 建立闭塞的城乡交流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