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元朝大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3)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解析】(1)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图示可知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该制度把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相互牵制监督,防止了宰相专权;三省合作又能够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因此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可知其中的门下省负责审议封驳。 (2)根据材料“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可知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根据“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可知元朝疆域辽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突出。由此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3)根据“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根据“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再结合军机处的特征是跪受笔录,军政大权集皇帝与一身,可知其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达到顶峰。因为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护封建制度的正常运转,只得依靠用强权、皇权的绝对化来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明清时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铁流两万五千里”“神兵飞夺泸定桥”源于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百万雄师渡长江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A. 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八七会议”

 

查看答案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查看答案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规定是

A. 责任内阁制

B. 总统制

C. 联邦制

D. 人民代表大会制

 

查看答案

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