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

A.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 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

C. 推动了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D. 昭示中法两因外交独立自主特性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法建交后,法国依然站在资本主义阵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没有因此出现裂痕,故可排除A;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无法得出“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的结论,故可排除B;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可排除C;材料反映了中法两国从国家利益出发而建立外交关系,体现了中法两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此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

A. 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

B. 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

C. 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

D. 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

 

查看答案

下图为武汉大学哲学系赵林教授在论文《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中的论述,由此可见

A. 人文主义者通过宣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教会彻底决裂

B. 宗教改革家试图用古代权威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 人文主义者运用进化论改造基督教,使之更具世俗色彩

D. 启蒙思想家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努力构建新的理性王国

 

查看答案

1874年,俾斯麦说,“伟大的事业已告完成:德意志帝国被创造出来了。现在,我开始感到无聊”。据此有学者认为,满足和无聊感绝不适用于第二帝国的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它们的简陋程度与它们驾驭的权势之大构成了极大反差。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德意志民主政治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B. 俾斯麦学握着德意志帝国国家大权

C. 俾斯麦为德国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D. 德意志的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落后

 

查看答案

在博弈论中,有时会用“边缘博弈”来表示一种特殊的胆小鬼博弈;双方在尽量对自己有益的情况下避免双输局面。古巴导弹危机可谓“边缘博弈”的典型体现。这次危机反映出

A. 古巴是美苏争夺的战略要地

B. 美苏全面冷战正式开始

C. 美苏博弈中苏联的优势地位

D. 双方既斗争又相互妥协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部分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面示意图。据下图可知,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是

A. 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B. 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C. 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D.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