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

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

A. 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

B. 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D. 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例外条件”和“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说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A. 满足战争需要

B. 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 推动农业发展

D. 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 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C. 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 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

 

查看答案

下表选自某历史著作归纳的历史史实,这些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

90年代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50年代和60年代大公司重新掌握日本经济

90年代后期印度和巴西的经济高速增长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问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1980—1987年大多数拉美国家收入下降

200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3000万人

1982年墨西哥拖欠国家债务

2001年恐怖分子袭击组约世界贸易中心

 

 

A. 美苏“冷战”

B. 世界政治多极化

C. 区域经济一体化

D. 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等人于1936年在广西百色等12县选择了78家农户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是:78家的农作物收入平均每家为147元,而手工业收入平均每家为3.5元。这主要反映了

A. 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很不平衡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极小

C. 农户经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

D. 广大农民固守土地、手工业落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915年到1927年,中国思想文化界爆发了一场东西方文化论战。这次论战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触及问题之深和延线时间之长实乃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前所未有。

材料一东西文化论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辛实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这个东方古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但由于没有从政治、经济上彻底推毁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更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铲除封建势力的根基。辛亥革命的成果只是昙花一现。民主共和的命运会怎样?国家的出路在哪里?迫切要求人们进行思考和作出回答。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派与杜亚泉、章士钊、梁漱溟等东方文化派之间引发了这次东西文化论战。

——摘编自谭双泉《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

材料二从1916年起,《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连续发表文章种击新文化运动,他认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教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他指责新思想、新文化自西方输入,“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对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给予了反驳,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等人指出。中国不应该盲目仿效“病态”的西方文明,而应该发扬光大本国固有的精种文化,中国文化在精神上优于西洋文化,全世界都将走“中国的路,孔家的路”。此时胡适、吴稚晖等人仍然坚持其反传统主义的西化立场。

——摘编自李佩《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论战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文化论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