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有学者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以此观点来审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颇为有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他们的出身,也都是经由地方选举而来。并不是由其血统上和皇帝以及前任大官有什么关系……才爬上政治舞台。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唐)沈既济《词科论并序》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形成这种政治现象的制度因素。依据史实,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有无偏颇之处?试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得到哪些认识?

 

(1)血缘;门第;等级。 (2)认识:自汉代起,知识分子成为官僚主体(或读书人组成政府、形成士人政府)。 因素: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 偏颇的理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出身低微的饱学之士难以步入仕途。 (3)影响:弘扬了“学而优则仕”(或通过科举入仕)的价值观;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4)认识:选官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完善;选官制度的变革引领社会价值取向;选官制度的变革与加强中央集权紧密联系。 【解析】(1)根据“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贵有常荣”概括得出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血缘、门第、等级。 (2)认识:根据“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得出自汉代起,知识分子成为官僚主体。 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 偏颇的理由:根据“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说明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知识分子成为官僚主体。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出身低微的饱学之士难以步入仕途,作者认识有偏颇之处。 (3)影响:根据“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分析概括即可。 (4)认识:可从选官制度不断完善、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在评价某启蒙思想家时说:“他对英国政制的阐述是错误的,因为他基本上把它说成是国王、议会和法官之间的权利平衡,而实际上辉格党寡头政权操纵着国家。材料中的最有可能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康德

 

查看答案

下图是刊登在明治二十八年323号《团团珍闻》上的一副名为《春帆楼会议》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日本国民,春帆楼为中日条约签订地点)。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 《马关条约》受到日本国民的高度关注    B. 日本上层人支持日本政府侵略中国

C. 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D. 入侵中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一步

 

查看答案

韩非子提出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的思想。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主妾无等,必危嫡子”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查看答案

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之性”。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

A. 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B. 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

C. 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

D. 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

 

查看答案

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韩愈以辟佛为己任,作《谏迎佛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材料可反映

A. 佛教思想在唐代取得统治地位

B. 韩愈和唐宪宗宗教信仰发生冲突

C. 佛道思想并用有助于教化老百姓

D. 传统儒家思想在冲击中力求振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