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

A. 天文观测手段落后

B. 专制皇权不受约束

C. 科学研究主观随意

D. 天人感应影响深远

 

D 【解析】天人感应是限制统治者暴政的体现,材料“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说明统治阶级的思想含有天人感应的成分,D正确;A中天文观测手段并不是落后,A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下皇权受到制约,B错误;材料提及的是思想,不是科学研究,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郭沫若认为:“周礼大多是西周三百年间逐渐累积而成,至于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规模,那已经是战国中叶的事了。”这说明

A. 春秋战国时期礼得到了发展

B. 战国时期周礼越来越受到重视

C. 东周不存在礼崩乐坏现象

D. 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增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地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秦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进展”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莱布尼茨、柏应理、伏尔泰等推进“中国热”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以此观点来审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颇为有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他们的出身,也都是经由地方选举而来。并不是由其血统上和皇帝以及前任大官有什么关系……才爬上政治舞台。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唐)沈既济《词科论并序》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形成这种政治现象的制度因素。依据史实,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有无偏颇之处?试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评价某启蒙思想家时说:“他对英国政制的阐述是错误的,因为他基本上把它说成是国王、议会和法官之间的权利平衡,而实际上辉格党寡头政权操纵着国家。材料中的最有可能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康德

 

查看答案

下图是刊登在明治二十八年323号《团团珍闻》上的一副名为《春帆楼会议》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日本国民,春帆楼为中日条约签订地点)。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 《马关条约》受到日本国民的高度关注    B. 日本上层人支持日本政府侵略中国

C. 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D. 入侵中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一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