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15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

在15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B. 人文精神的复兴

C.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D. 启蒙思想的兴起

 

B 【解析】据材料“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人文主义思想盛行,故古典书籍上升,故B项正确;法国不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的兴起于17、18世纪,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 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 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军

C. 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 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B.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

A. 天文观测手段落后

B. 专制皇权不受约束

C. 科学研究主观随意

D. 天人感应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郭沫若认为:“周礼大多是西周三百年间逐渐累积而成,至于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规模,那已经是战国中叶的事了。”这说明

A. 春秋战国时期礼得到了发展

B. 战国时期周礼越来越受到重视

C. 东周不存在礼崩乐坏现象

D. 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增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地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秦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进展”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莱布尼茨、柏应理、伏尔泰等推进“中国热”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