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 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A 【解析】“清代遗民”,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说明日本侵华促使国人意识的觉醒,故A正确;B是1935年之后;C是辛亥革命之后;D中思想保守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15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B. 人文精神的复兴

C.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D. 启蒙思想的兴起

 

查看答案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 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 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军

C. 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 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B.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

A. 天文观测手段落后

B. 专制皇权不受约束

C. 科学研究主观随意

D. 天人感应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郭沫若认为:“周礼大多是西周三百年间逐渐累积而成,至于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规模,那已经是战国中叶的事了。”这说明

A. 春秋战国时期礼得到了发展

B. 战国时期周礼越来越受到重视

C. 东周不存在礼崩乐坏现象

D. 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增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