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

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A 【解析】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大大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题干“表”中“汉景帝中元六年”也不会“渐趋激化”,因为七国之乱发生在此前的在公元前154)。故A不正确。题干“表”反映的是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变化,没有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信息,故B不正确;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灭掉了六国,收回支郡,收回官吏任免权,标志着王国势力威胁基本清除,中央集权大大加强,题干“表”中已经直接管辖了68郡、国。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前127年)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故C正确。题干材料反映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那么王国控制的区域应该越来越少,越来越小,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查看答案

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 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 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 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查看答案

“汉代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既有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A. 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

B. 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C. 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

D. 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

 

查看答案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规范社会秩序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构建平等社会

D. 缓和诸侯纷争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有“天下不能一日无湖南,湖南不能一日无左宗棠”之称。作为晚清洋务派领袖、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左宗棠在开办官办企业中认识到:“官开之弊防不胜防,又不若包商开办,耗费少而获利多”,提出“官办开其先而商办承其后”的主张。在国防上他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令“中朝动色”,他认为“若纵横海上,彼有轮船,我方无之”“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师不可,欲整治水师,非设局制造轮船不可”,后向清廷建议设立海防全政大臣;“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袖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在向西方学习上主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辗转授受,传习无穷耳”。故在设厂造船时设立“求得堂艺局”(后称福州船政学堂)。船政局破土动工时,“求得堂艺局”就开始招生,并把“教习英法语言文字、造船、算法及一切船主之学,能自监造驾驶”作为主要任务。

——摘编自沈传经《左宗棠与中国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