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

A. 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

B. 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C. 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

D. 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D 【解析】日内瓦会议是在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下召开的,故排除A。B项未能点明事件的本质,故排除。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C涉及的现象不存在,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样的认识

A. 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B. 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C. 表达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诉求

D. 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查看答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际投入施工的150个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比44.3%,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影响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对建国初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    B. 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

C. 以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需要    D. 各地工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状况

 

查看答案

193712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国民政府

A. 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B.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

C. 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

D. 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查看答案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大小政治组织有300多个,每天成立的和每天解散的一样多。它们信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权威主义、三民主义等各种主义,连法西斯主义也在中国找到了试验田。这种现象反映出

A. 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 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 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 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