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的学者认为:官僚体制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

有的学者认为:官僚体制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 中央设立“三公”

D. 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D 【解析】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故答案为D项。A项是商鞅变法中的措施,B项是汉武帝时的措施,C项是秦朝时中央官制,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某一时代,出身卑微的人如果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就可步入仕途。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 西周

B. 汉代

C. 晋代

D. 宋代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说:“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描述的是

A. 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查看答案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有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和中央集权制度

D. 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遂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严复《候官严先生年谱》

材料二  章太炎说:“公理之末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传》

材料三  1930年,毛泽东说: 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如果认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不同观点。

(2)阅谈材料二,概括章太炎的政治观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言论反映的社会状况及主张。

 

查看答案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意体育的练习;重视广泛的智力教育;在教学方面注意教学的吸引力,估计到学生的兴趣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倡美育等。

——(法国)教育家拉伯雷(1494—1553)

材料二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也全部采用白话文。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拉伯雷的教育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白话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指出推动教科书文体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观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如何论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