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王守仁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这样说的依据是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 天下惟理
C. 天下惟器
D.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A. 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 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 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 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 光大儒家
B. 恢复礼乐秩序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建立教育体系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 儒学功利化
B. 儒学思辨化
C. 儒学伦理化
D. 儒学科学化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