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

《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韩非子是法家人物,主张集权,而“要在中央”正是其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体现与反映。本题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AB两项都中央行政体制,不符合题意,直接排除;D项是思想文化的政策,是为政治上的专制服务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正确,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是指(     )

宗法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遭到破坏  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 郡县制受到挑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压抑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据材料一,指出“个人主义”的内涵。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目的及产生的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18世纪被称为法国的“启蒙世纪”的内涵。

 

查看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

 

查看答案

德廉美修道院16世纪著名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构想的理想社会。该修道院规定男女修士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富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这些规定是( )

A. 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 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 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