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
A.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B.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下图左侧照片反映的是中国某军队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缴获的敌军的旗帜等战利品,图右为战斗指挥者粟裕的题词:“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它反映了
A.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 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C.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D. 中国战场实施战略反攻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
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下列图片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所展现的不同时期中国形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1950年 红色中国的毛 | 1972年 尼克松中国之旅 | 1979 邓到访了 | 2009 中国时刻 |
①都体现了中美两国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强烈对抗
②折射了中国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的发展变化
③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从敌视到建交、合作的过程
④展现了中国推动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历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实业家张謇在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材料二“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予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吴冰心《新陈代谢》
材料三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1)张謇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主要原因是?
(2)材料二中开始出现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有什么局限性?造成局限性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绝不该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皇帝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43、44页(有改动)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括号内文字系添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